全球高校智库大会2024在北京大学召开

 时间:2024-12-13 08:39:04来源:中国日报网

会议现场

中国日报12月12日电 12月11日至12日,“全球高校智库大会2024”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本次大会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牵头,整合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等校内资源共同举办,旨在更好宣介阐释三大倡议,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挥北大作为高校智库的龙头作用。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南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十余所高等学府,以及国内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外交学院等三十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参会。

在12月11日的大会上,与会嘉宾和专家围绕“变动时代的全球治理”的大会主题,就“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和“全球安全倡议:超越安全困境的机遇与方案”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教授在大会上致辞。他指出,中国始终致力于回应时代之问、历史之问和世界之问,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公共产品,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他强调,本次大会是北京大学首次凝聚全球高校智库机构和专家的共识,为回应当今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创设的智库交流新平台、新机制和新品牌。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化解人类安全困境、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北大智慧。他表示,未来北大将继续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全球高校,探索三大倡议对于人类共同未来的意义和具体路径,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发展安全与文明共同体作出北大贡献。

姜国华致辞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刘威致辞。他表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反映了把握百年变局、应对全球挑战的必然要求,提供了破解世界难题、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答案,体现了坚持“两个结合”、推动守正创新的历史主动,具有积极深远的时代意义。三大全球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从中国主张到国际共识,从合作理念到共同行动,三大全球倡议的落实,为推动共同发展注入动能,为维护和平安宁汇聚力量,为文明交流互鉴指引方向。

刘威致辞

接下来,举行了“全球高校智库网络启动仪式”。奥托尔巴耶夫、姜国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院士、伊斯坦布尔大学汉语言系主任阿尤布教授、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大卫·蒙耶教授、高丽大学李钟和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教授等嘉宾启动网络。

“全球高校智库网络启动仪式”合影

随后进行了重要成果发布。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发布“星球健康坐标系统”(PHAS),以人类、动物、环境(自然与社会)健康为核心,建立多维动态追踪框架。在星球边界约束下,系统利用全球公共数据评估各国及全球星球健康表现、效率与潜力,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发展足迹,为相关决策与政策提供定量参考,推动人类走向更可持续与繁荣的发展道路。

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发布“全球人文交流指数”,聚焦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与和平发展挑战的时代背景,以人文交流为跨文化理解和国际友谊之桥梁。该指数通过整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构建多维指标体系,对各国及全球人文交流的广度、深度与动态变迁进行系统评估;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可视化手段直观呈现结果,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左到右:“星球健康坐标系统”成果展示、“全球人文交流指数”成果展示

最后,多位嘉宾进行了主旨演讲。董强强调了翻译对文明互鉴的重要作用,指出当下需警惕自动翻译弱化他者主体性的现象,呼吁重视译者,以维护国际对话的深度与互信,尊重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奥托尔巴耶夫强调国际人文交流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十分重要,应当为国际人文交流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金之钧从社会公平、基本国情、基础科学和技术进步四个维度探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储能、氢能和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再利用技术等将在未来扮演关键角色,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安第斯共同体秘书长、秘鲁前外长、秘鲁外交学院原院长贡萨洛·古铁雷斯·雷内尔表示,中拉关系源远流长,当下中拉贸易交流显著增长、文化沟通日趋丰富、科技合作持续深化,将促进中拉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刘国恩强调,协调财富、健康与地球界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控制气候变化、推动技术创新等措施,可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促进人类与地球的共同繁荣。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为:奥托尔巴耶夫、董强、金之钧、雷内尔、刘国恩

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里,与会专家围绕三大全球倡议,聚焦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共同探讨全球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超越安全困境的机遇与方案、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柱石等前沿问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学者智慧。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412/12/WS675ac452a310b59111da886d.html

编辑:徐豪 审编:益申合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