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用公益实践彰显青春力量

 时间:2025-02-05 08:24:02来源:秦楚网

文、图 /记者 唐晓玮 报道:隆冬时节,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大二学生陈奇的日程表写满奔波——从云南祥云支教课堂到湖北十堰公益讲堂,这位竹山县走出的寒门学子,用公益行动串起跨越千里的温暖。2月4日,陈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寒假,我过得非常充实而有意义!”

陈奇回母校开展“平步清郧”宣讲答疑活动

返乡实践:名校学子为家乡教育“架桥”

“身处中国最高学府,我想把自身能享受到的优质资源辐射向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同时也想回馈母校和家乡。”谈起组建情系家乡“平步清郧”主题实践活动,陈奇这样说。

1月13日,在陈奇感召组织下,一群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北航等名校的12位志愿者在郧阳中学阶梯教室内开启了一场“破冰之旅”。没有刻板的经验灌输,百余名高三学生在互动中逐渐卸下对名校的敬畏。

“高考不是为别人而考,而是为自己而考。”从郧中毕业的清华学子袁鑫桥、胡晶晶、童艺萌、冯雨欣分享了各自备战高考的学习经验和心态调整,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他们还邀请了几位同学体验了一次“强基计划”的模拟面试,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演练。活动最后,志愿者们还送来了新年礼物——带有“平步清郧”支队特色的明信片。这是陈奇花费400余元自己设计的文创产品,同学们纷纷找自己仰慕的学长学姐签下祝福寄语。

除了开设公益讲堂,陈奇还组建了线上平台“答疑坊”,邀请就读于各高校的郧中毕业生作为志愿者,为学弟学妹们解答问题。目前群内已集合了近60名高校学子,成为连接家乡教育的“云上桥梁”。

“我们要传递的不只是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向上的信念——名校并非遥不可及。”陈奇说。

高招“强基计划”模拟面试

奔赴云南:在高原课堂

家乡活动余温未散,当天下午陈奇又马不停蹄踏上去往云南祥云一中的旅程。短短7天时间,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校园,陈奇与这里的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至今记得首次讲授“人造太阳”科普课时的窘迫:口若悬河的讲解却让台下的学生一头雾水。“如何让深奥的科学知识与山区孩子产生共鸣?”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陈奇虚心向同行的师哥请教,连夜重新修改了课件,把物理公式替换成学生们能听得懂的网络梗,增加了互动游戏环节。改造后的课堂发出阵阵笑声,极大激发了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陈奇在备课本上写道:“支教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要让知识在生活土壤里生根。”

除了每天4小时授课,陈奇还会细心了解学生们的家庭状况,倾听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的烦恼,变身为“知心”大哥哥。最后一天,陈奇特意穿上印有清华校徽的卫衣,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我来自鄂西北一个偏远山村,但这不妨碍我实现梦想。这不是炫耀,是想告诉你们:我能抵达的地方,你们同样可以。”

临别之际,看到有学生写下“我要考清华”的誓言,陈奇知道,这场支教活动已悄然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陈奇在云南祥云一中给学生上课

反哺社会: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陈奇就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去年暑假,他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思政实践活动,在兰州、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开展了调研,了解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同时,他还加入了一个线上公益课堂,专门为那些因病不能上学的孩子授课。

陈奇对教育公益的热忱,源自少年时代的深刻记忆。父亲在煤矿巷道里劳作的身影,母亲在餐馆打工磨出的老茧,还有那笔雪中送炭的助学金,在他心中埋下反哺的种子。“当年有人为我推开一扇窗,如今我想为更多人架起一座桥。”陈奇由衷地说。

这个寒假,从鄂西北山区到云贵高原,陈奇用三千公里的足迹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新一年,这个清华学子又在计划里添上一笔——邀请更多十堰学子加入到“平步清郧”公益活动中,面向全市学子开放“答疑访”。

“我想让更多孩子看见,青云之上的风景比想象中更近。”望着电脑里的计划表,这个20岁青年眼中闪烁着星光。

http://www.10yan.com/2025/0204/909233.shtml

编辑:徐豪 审编:益申合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