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马晓菲的成长之路

 时间:2023-12-06 08:35:14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马晓菲为孩子们进行讲解。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马晓菲在发言。

40岁的马晓菲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要小,大眼睛一闪一闪、马尾辫一甩一甩,爱说爱笑爱唱歌、爱吃爱玩爱生活,怎么看,都是没挨过生活锤打的灿烂。

可谁的人生不是山高水长?谁的生活全是顺风顺水?

从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到“兰州市最美母亲”,从一名普通志愿者到“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马晓菲的这一路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再大的坎,都让这小女子给化解了。也许泪流满面过、也许痛彻心扉过,但她才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一出苦情戏,她说:“就算生活一地鸡毛,我也要把它扎成一把漂亮的鸡毛掸子。”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快到的时候,马晓菲的生日也就快到了。她曾许愿“每一岁都能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马晓菲热爱的是什么呢?是特殊孩子们吐字不清的祝福,是忙到脚不沾地的充实,是心若阳光处处鸟语花香的信条……

热爱,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为无声者发声、为追光者鼓劲、为淋雨者撑伞。人生三万天,因为有所爱,生命才如此丰盛鲜活。

近年来,我省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人类对于世界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即使对于自身,我们所知也非常有限。

仰望星空,每颗星星一眨一眨似乎都不远,可它们距离地球有5000到8000光年。一光年,是光在空间中一年里划过的距离。天空中冲着我们眨眼的小星星,事实上距离我们是一种穷及想象也不能到达的遥远。

有一个群体,我们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看似离亲人很近,却又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孤独症?什么是孤独症?当马晓菲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时,大脑完全空白,她紧紧抱着自己4岁的小儿子,完全不相信这种莫名的病症会与自己的孩子有关。

于是各方求医,去北京最多,有段时间每个月跑两次,可现实却越来越确凿无疑地砸在她的胸口。

奔波求医的路途、人潮汹涌的机场、熙熙攘攘的车站、狭窄密闭的空间……孩子不受控制的言行带来的无数尴尬令她一次次无地自容,她所能做的只能是一边不停地道歉一边慌张地收拾乱局……也许,最痛苦的,不是不懂这世间运转规则的孩子,而是他的家人。

医生递给她一张评估表,填完了孩子就能享受残疾补贴和一些帮扶政策。马晓菲觉得那张薄薄的纸像一块火烫的炭,“我把它塞进抽屉里,看都不想看”。

孩子却天天在眼皮底下。马晓菲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承认他是特别的。孤独症,人们更熟悉的名称是自闭症。患者常对外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原地转圈、踮脚走路、咬字不清、眼光不跟人对视,巨大的声响可能都无动于衷,细小的刺激却反应强烈……癫痫伴随而至,谁也不知哪一刻会突然爆发。

生活就这么乱了套。性格爽利、头脑清晰的马晓菲,事业原本打理得汤清水利,家庭也幸福美满,大儿子聪明伶俐,小儿子的到来锦上添花……没承想生活总要跟人开点玩笑。

尽管叫一声妈妈都艰难,可这个小小的生命曾与自己共呼吸、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母亲带他到这世上,又怎能不陪他走下去?马晓菲心如刀绞,却又不得不打点精神全力以赴应对生活出的这道难题。

母亲两个字,到底有怎样的重量?她千炼成钢又百炼成水,孩子病弱时母亲紧紧抱着,孩子茫然时母亲深深牵着,孩子高飞时母亲远远看着……

走出来的过程是艰难的,但她不想再逃避。

马晓菲无疑是坚强的,她重整精神振作起来,到处收集关于孤独症的资料和治疗办法。她奔走于不同城市不同医院,经过艰难的跋涉,孩子的状态慢慢有所好转。

马晓菲不但努力让自己走出封闭,而且带着孩子逐渐融入社会。她发现自己的孩子对音乐很敏感,一首歌听两遍就会唱。求医过程中,她结识了很多特殊儿童和家长,发现这些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多都有潜在的特长,要么记忆力特别好,要么对音乐非常敏感,要么就是喜欢画画……如果有人引导和帮助,如果多一点耐心与关爱,一切就会好很多。

“如果能帮到这些特殊儿童,我愿意倾注我一生的力量,去做这样的事情。”马晓菲说。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能够认知自己、战胜自己的就是英雄。当跨过了生活的沟壑、越过了内心的壁垒,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而马晓菲就在此列。

马晓菲在志愿服务中。

120个特殊儿童的妈妈

认知是刚性的,情感是柔软的。在认知不能到达的疆域,有情感在弥补。这些星星的孩子,不论距离我们有多少光年,渐渐地被一种叫作“爱”的情感带回地球。

马晓菲发现,很多家长得知孩子病情后的第一反应,是把孩子关起来,其实在把孩子关起来时,何尝不是把自己也关起来?她似乎看到曾经的自己。

那些孩子的家人常常会低了头说:“我们这样的人……”

那些孩子的家人会缓缓地跟她述说心事:“我想比我的孩子多活一天……”

马晓菲心想,我们是怎样的人?孩子做错什么了吗?我们做错什么了吗?没有呀。

当发现这些特殊儿童有一定的天赋和特长后,马晓菲想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做些什么,“让孩子们有块成长的天地”。

2017年,她开始组织面对特殊儿童的免费培训。起初只有3个孩子,如今有120个。他们从几岁到三十几岁,无论多大年纪,马晓菲都称他们为“孩子”。

“刚开始困难很多,到第三年就开始顺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专业老师也加入进来。”几年来,每周天下午定时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都像是孩子们的节日,孩子、家长、专业老师、志愿者们在一起唱歌、跳舞、画画、剪纸,弹琴、做工艺品……即使是星星的孩子,也感受到情感的暖流,一天天的陪伴中,孩子们越来越开朗,他们还学了很多本领,会尝试与人沟通,甚至能够站在舞台上表演。

各类关怀服务活动在同时进行,一起过节、一起游玩、爱心伴读、夏令营等,为特殊儿童送上节日祝福,通过物质资助、心理关护、社会实践等帮扶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

有人问马晓菲,这样的孩子你到底能教会他们什么?“我们不想教会他们太多东西,陪伴是最重要的,再就是提高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马晓菲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帮助,能让更多人看到希望。她和伙伴们先后帮扶困难青少年7800余人,募集物资1200余万元;发起“星伴成长”特殊青少年陪伴关爱项目,累计有5151人次的志愿者和6428人次的特殊儿童参与。

随着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启动,无疆大爱在陇原上空恒久激荡。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也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其中,累计开展慰问活动30余场次,向特殊孩子们表达关心和支持。

令她开心的是,许多特殊儿童的家长也在期间得到了“治愈”,他们主动请缨成为志愿者,热心地给予他人帮助。

马晓菲就这样把曾经受过的苦变成光,照亮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的前行之路。正如她非常喜欢的一段话: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截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做了那么多的角色,最让我觉得自豪的是,成了120个孩子的妈妈。”马晓菲的笑容温暖明媚,“一路走来,确实有很多艰辛,但是看到孩子和家长的笑脸,看到孩子们一点点在进步,一切都值得。”马晓菲还有一个愿望:开一家适合特殊孩子的养老院,为了这个愿望,她仍在奔走的路上。

“让我在志愿服务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动力,来自这些特殊的孩子。”如今,马晓菲会受邀去很多场合作专题宣讲,在这场名为《夜空中最亮的星》的宣讲中,她会讲述自己曾有的苦痛、经历的挣扎、走出后的豁然开朗,她说:“很多人问我:你能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就已经很不错了,为何还要如此辛苦去做志愿服务呢?我觉得,公益是一种责任,我只想尽我最大的努力做更多的事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我也曾经受人帮助,最后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马晓菲深感,志愿服务的过程,与其说是奉献,不如说是收获。“我常对我的家人们说,你们一定不要让我放弃正在做的事情。”

“妈妈,我想你啦!”

“祝仙女姐姐中秋节快乐!”

……

孩子们吐字不清的简单话语,常令马晓菲感动到落泪。那是流浪的星星在回归,那是心与心在靠近。

公益不是少数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多数人的力所能及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宋人王观的词作《红芍药·人生百岁》,有人解读要乐在当下,有人解读要珍惜时光。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586次,志愿服务时长3860.5个小时,组织志愿服务28万小时……40岁的马晓菲对人生的解读,是以有限的时光投入无限的公益事业当中。

“心理咨询问诊”走进百个社区时,有她的身影;

节能宣传周活动现场,她作为代表发起倡议;

最具正能量人气网红赛道中,她成绩不俗;

助农团购中,她参与组织的兰小青“青春助农”帮扶活动,解决农民滞销蔬菜300余吨;

兰州马拉松即将开跑时,她忙着培训志愿者如何更好地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

助残助困、法律援助、心理援助、干细胞捐献、生态环保、大型节会……马晓菲忙得陀螺一样,却乐在其中。那时的她是最美的,而她也坚信,“不负时光,所遇皆美。”

尽管常常忙得脚不沾地,但洗手做羹汤,闲时录首歌,都是最爱。即使是一锅白白胖胖的馒头出笼,也忍不住发个朋友圈,那一刻“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人间岁月长。”幸福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忙中有乐。

在她的影响下,家人陆续加入志愿者队伍。大儿子跟着妈妈参与了七彩假期、暖冬行动、学雷锋、保护母亲河等志愿服务。如今儿子已长成阳光大小伙,跟妈妈处得像最好的朋友,马晓菲深以为傲,“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言传身教,你带着他去做积极向上的事情,比给他讲道理更好。”在春运暖冬行动中,他们一家9人全部加入,为行色匆匆的旅人送上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们倡导的不是一人做公益,而是人人做公益。”在马晓菲看来,公益不是少数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多数人的力所能及。

正是有许许多多马晓菲孜孜不倦的努力,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在我们的身边,家人朋友或是自己都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你可能献过血,你可能支过教,你可能捐过款,你可能保护过野生动物,你可能在社区做过义工,你可能……点点滴滴都是公益。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公益事业?人们在做公益时,究竟在做什么?

人们在做这些事时,相信不是为名不是为利,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人人可学,处处可为,正是这样一点一点的努力,爱心甘肃,成为现实。

每遇重大活动,马晓菲通常负责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等工作。最多的一天,她接到500多个请求加入志愿服务的电话,微信好友迅速增至一万多人。至今,她和她的伙伴们仍服务管理着30多个志愿者群,“500人一个群,满了就新建,这么多人,怎么有效有序管理,都是学问。”

志愿者,需要管理吗?都是有爱心的人,都是自愿来的,用得着管理吗?

事实上,志愿者的流动性非常大,很多人有这个意识,周末或者休息时做点公益,都有这个愿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更加多元。这样庞大的群体怎么有序组织,使参与者的美好心愿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值得深入思考。

“纵向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上横向志愿服务项目孵化,才能形成完整的志愿服务发展体系。我想应该以队伍推动项目实施,以项目带动队伍发展。”经过多年实践,马晓菲认识到,“只有将志愿服务与专业人才相结合,精准聚焦社会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成效和社会影响力。”这也是她努力的目标,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由马晓菲带头创立的8支专业队伍,正是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中得以成长。

常有人这样“夸”马晓菲,“你一点都不像有个这样孩子的人。”是啊,发生在她身上的很多难题,很多人遇上了,可能会被压垮。即使身处迷雾也仍然努力触摸太阳的马晓菲,也是从单纯希望孩子“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的母亲成长为一个用智慧帮助更多人的生活强者。

马晓菲常会唱一首歌,“我要在看得最远的地方,披第一道曙光在肩膀,被泼过太冷的雨滴和雪花,更坚持微笑要暖得像太阳。”心中有爱,向阳而生,那是奔走在热爱里的马晓菲的心灵歌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谢志娟

编辑:ZMX 审编:AD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