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浩:“热血”青年投身公益十六载 寻常人物“髓缘”坚守亦英雄

 时间:2024-04-26 09:17:34来源:中国网

张云浩,男,1991年出生,就职于济南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山东省第1425例、济南市第158例、起步区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他不是生来的勇者,却在群众需要时献出热血;他不是天生的战士,却在护卫生命的征途中时刻坚守。他说,他只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普通青年,能用造血干细胞拯救另一条生命,是他对“生命”二字责任与担当的最高认知。

血脉相连,大爱无疆,以爱传递“生命的种子”。早在初中的生物课上,“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个字就深深印在张云浩的心上,这颗种子的扎根,让他对生命无比敬畏。2018年6月,张云浩从媒体上看到红十字会正在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了解到捐献的重大意义后,他专门到采集点进行了造血干细胞血样的留存,光荣的成为中华骨髓库中的一员。从那刻起,他觉得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我献出这10毫升的血样,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责任、什么叫坚守,我也真正感受到,我的身体承载了一条鲜活生命的希望。”众所周知,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需要爱心还要考验耐心。据了解,在中华骨髓库中只有1/3的人可以找到合适的配型,如果是占少数的基因型,配型成功几率更是渺茫,仅十万分之几。当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时,他十分激动,但又有些紧张。医生告诉他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大影响,在捐献时要打动员剂,让骨髓中的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当中。动员针可能会让他出现全身酸疼或低热等症状。虽然对未知的恐惧始终伴随着他,但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造血干细胞,体重62公斤的张云浩开始健身增重。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将体重提升至80公斤,“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合理运动,多休息,为拯救另一条生命做足准备。”2024年4月8日,经过血细胞分离机近4个小时的运行,张云浩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当得知与他配型成功的患者是一位年仅28岁的青年时,张云浩满怀期冀:“现在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他点燃新的生命之光。祝他早日康复,也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我们一起守护生命。”

血浓于水,风雨无阻,为生命点燃希望之火。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张云浩刚刚步入社会,看着电视画面里被地震摧毁的家园和逝去亲人的同胞,他心如刀割,直奔献血车,先是献血400毫升,随后又捐出半个月工资。此后,长期在外地工作的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坚持无偿献血。15年来,安徽、上海、南京、济南等地都留下了他的无偿献血记录,至2023年献血量已累计达到4800毫升。2021年7月,河南郑州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部分县市遭受了水灾,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遭受重大损害。张云浩看到新闻中的受灾群众流离失所的画面,毫不犹豫驱车6小时赶到新乡张乡周边,协助当地救援队发放物资,帮助受灾群众进行安置转移。因为长时间泡水,他的皮肤病发作,才被迫返回济南休养。

真情流淌,爱满人间,用德行善举收获无限温暖。人从灾区回来了,一颗热衷公益的心却无法闲下来。2022年初,在济南比亚迪工作的张云浩第一时间加入疫情防控的行列。他主动联系起步区卫生部门参加志愿服务,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集、维持现场秩序、转移隔离人员、做好疫区消杀等工作。关键时刻,他总是义无反顾冲在一线;平日里,他也是大家心中的“好榜样”。比亚迪公司经常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从安徽来到济南工作的张云浩牺牲了假期回家陪伴父母、孩子的时间,主动参与,积极报名,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做公益帮助别人。“从安徽到济南,用鲜血和公益活动打通一条温暖你我的同行之路,我很骄傲。”

真正的英雄,往往是在平凡中坚守。从2008年至2024年,从汶川地震、河南郑州特大暴雨到疫情防控都能看到张云浩的身影。希望他为生命续航的故事能像一颗种子,扎根在更多像张云浩一样的人心中,开花结果,彰显更多人间大爱。(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编辑:ZMX 审编:AD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