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发放现场
李应华(左二)指导高考学生填报志愿
“叔叔,580分以上可以填报哪些学校?”
“首先确定你喜欢的专业,然后再去选学校!”
6月30日,是填报高考志愿的最后一天。位于黔江城区伴山国际小区的黔江区社稷公益慈善发展中心,迎来一大批今年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他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通过在大荧屏上查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校。
学生们口中的叔叔,名叫李应华,是黔江区社稷公益慈善发展中心负责人,面对学生的提问他一一作答。
李应华,是一名在公益路上奔走18年的爱心人士,他把大爱洒向黔江的山山岭岭,为3000余名乡村孩子圆梦。他先后获评“重庆年度十大影响力公益人物”“重庆慈善楷模”“重庆五星级志愿者”等荣誉。同时,他创建的“黔江区社稷公益慈善发展中心”,被评为“重庆年度十大影响力公益机构”。
父母言传身教▶▶▶
大山里走出的公益人
“填报志愿比考试还难。”这是很多高考学生共同面对的一件事。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决策过程,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李应华说,在近几年学生高考后,他特地为学生提供填报志愿的场地,还安排志愿者进行指导。
李应华出生在海拔1200米的黔江区濯水镇五福岭大山,从小父母教育他要有爱心、有善心。山上淳朴的民风,让他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行。上小学时, 李应华每天放学回家,就去帮居住在附近的五保婆婆扛柴回家。看到婆婆在地里挖洋芋、红苕之类的,也去帮她背回家。
帮助附近的老人干活,帮邻居上学的小孩背书包,路上牵着同学过沟过坎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李应华做好事成为习惯。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在班上都是排在前列。由于居住在高山上,没有经济来源,读到高二时,家里实在没钱送了,我只得辍学。”李应华说,当年读高一的书学费,就是找别人借的,直到他辍学出来打工了,才把借的书学费还清。
1997年,黔江水泥厂招工,李应华进水泥厂学机械维修。在工作期间,李应华领悟到没有文凭,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才能求得生存。两年后,李应华自费到西南工学院学习机械操作和维修,学成后回黔江一家公司上班。
李应华有了固定收入,当他看到家乡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像他一样,早早辍学在家,李应华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便联系一些爱心人士,帮助这些辍学的孩子完成学业。
2002年,李应华自学广告设计制作,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从创业开始,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目标,将年收入的5%用于做慈善和公益。从此,李应华在公益路上一发难收,成为五福岭大山走出的公益达人。
当“麦田”志愿者▶▶▶
结识全国各地爱心人士
“为了得到更多外援的支持,我通过在网上查找到‘麦田计划’,是当时广东麦田教育基金会的一个民间助学组织,主要针对贫困山区孩子教育环境的改善。”李应华说,他在2006年春,便加入到“麦田计划”,成为一名“金色麦客”。
通过“麦田计划”,李应华结识了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以及一些长期做公益的明星大腕。
搭建起外援这道桥梁,必须自身要有内动力才行。通过积极参与“黔江户外”群活动,把500余名户外爱好者发展壮大成志愿者队伍。
2008年汶川地震,“黔江户外”的300余名志愿者及热心市民,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6463.7元。这是一次由民间团体倡导的公众募捐,几位“驴友”于地震当天就出发,李应华也随后背着帐篷,只身到都江堰帮助灾区居民搬运物资搭建板房。
2010年,是志愿者宣传黔江旅游,参与服务大型活动中的开启之年。在重庆市旅游局、黔江区人民政府、原黔江区旅游局的支持下,“黔江户外”邀请全国各地的户外爱好者近万人到黔江参加“清新黔江行”2010首届户外嘉年华活动,大大提升了黔江的旅游品牌,志愿服务成为该活动的一大亮点。
2013年4月14日,李应华组织策划“一个平凡人·感动一座城”,为黔江区首例器官及遗体捐献者家庭募集善款29788元。同年5月8日,李应华又组织志愿者,为阿蓬江镇大坪村遭遇火灾的冯立全家捐建三间“春蕾爱心之家”。第一次利用互联网将公众参与和反馈同步进行,通过链接“大手拉小手”公益助学组织,对受火灾影响的两位学生上学结对资助。
2013年,李应华的志愿者团队争取到“麦田计划”“邵峰书屋”“衣暖童心”等公益组织项目落地黔江执行的机会,组织志愿者源源不断地把捐赠的课桌、黑板、教具及孩子们穿的棉衣、保暖鞋、书包、书籍、体育用品等送往黔江、酉阳、秀山等多所山区乡村小学校。
成立公益机构▶▶▶
使更多公益项目落地黔江
2017年,李应华创办的“黔江区社稷公益慈善发展中心”成立,正式执行国内大型公募基金会落地项目,中心先后建起“壹基金儿童服务站”和“儿童快乐家园”。
2018年中心又新增了“净水计划”“春蕾计划”“乡村振兴”等项目。“净水计划”为壹基金资助,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和多部门的支持下,为全区20所乡村学校捐赠200万元的净水设备及学生饮用水杯。同年争取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救助项目,先后为黔江区三所高中的2359名女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每年发放1200元助学金。争取“爱小丫基金”女生加油计划,资助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223人。争取 “壹基金”壹乐园运动场项目,为中塘、小南海、五里、阿蓬江、白土、新华等镇乡的10所村小学铺设了多功能运动场。还争取到18.5万元运动包项目,解决了乡村学校运动器材的更新添置,配备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跳绳等。
“除了公益项目的争取,2006年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帮助全区400余名困难中小学生完成学业。”李应华说,目前资助的20名学生中,主要为孤儿和无劳动能力家庭的学生。
孩子们穿上“温暖包”里的羽绒服(资料图片)
2020年,李应华通过与导演王伟明的经纪人取得联系,王伟明为黎水镇竹园、新花两所村小捐赠羽绒服198件;为白石玉岩小学、五里中心小学校募集到壹基金温暖包545个。
2012年至今,共募集壹基金温暖包5000余个,涉及黔江多所村小。儿童服务站也在近3年时间,从文汇社区、水井湾社区延伸到冯家、濯水、阿蓬江、太极等10个,每年服务儿童50000余人次。
“做公益这些年,我感到欣慰的是,以前资助的学生,现在很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现有100多人成为中心的志愿者,走上了公益之路。”李应华说,这就是他做公益所要达到的目的。他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的参与,不断培育和壮大一支属于黔江本土的公益人才队伍,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李诗素 文/图)
编辑:WZ 审编:AD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