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诺兰自编自导的传记电影《奥本海默》在全球上映,使这位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传奇科学家再次进入人们视野。不过,奥本海默的复杂人生经历,使大部分人忽视了他在研发原子弹之外的学术贡献,尤其是在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成果。今天,我们就聊聊奥本海默背后的故事。
一生为原子弹煎熬
奥本海默被称为“美国的普罗米修斯”。1942年,他被任命为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负责研制原子弹。在电影《奥本海默》中有这么一个细节:曼哈顿计划的军方负责人格罗夫斯曾询问奥本海默,原子弹消灭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奥本海默淡然回答:“这种概率近乎为零。”格罗夫斯反问:“近乎为零?零就很好。”
电影《奥本海默》剧照
这种想法在今天看来近乎异想天开,但事实上,关于原子弹可能引燃地球的担忧,一直贯穿整个曼哈顿计划的始终。
这是由于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中发现,在核裂变提供的极端高温条件下,氢等轻原子可以聚合成更重的原子核,从而释放更为庞大的能量。该发现后来促成了氢弹的研发。虽然大气层中的氢含量极少,但引爆原子弹后的高温可能会使水蒸气中的氢原子分离出来,继而引发大规模的连锁核聚变。换句话说,原子弹可能会把地球本身变成一个不断膨胀的大火球。
1945年,奥本海默带领团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并成功完成试爆。当巨大的蘑菇云升入新墨西哥州的天空时,奥本海默并未对没有引燃地球而感到欣喜。他后来的形容是,当时他想起了印度史诗《薄伽梵谭》中的一句话:“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虽然后人引述这段话时,多为佐证奥本海默的反核立场,但据历史学者引用部分现场旁观者的说法,奥本海默当时脱口而出的其实是一句更俗套的话——“这东西管用”。
1个月后,美军把原子弹投放到日本广岛和长崎,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奥本海默再也没有从事武器研究。
被遗忘的天体物理学成就
领导曼哈顿计划之前的那段时间,是奥本海默学术生涯中的高光时期,尤其是在天体物理学等领域。想要了解奥本海默在天体物理学方面的贡献,我们先回顾一些物理学知识。
一颗恒星主要由氢和氦等组成,恒星的巨大引力会导致这些物质在恒星核心发生一系列核聚变反应,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提供了恒星内部巨大的向外辐射压力,从而避免了恒星在巨大的引力条件下向内坍缩,这个阶段的平衡状态便是天文学中所说的主序星阶段。
当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达到极限时,耗尽燃料的恒星又要依靠什么力量来维持呢?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在费米子组成的微观世界里,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它们在一起必然相互排斥。电子、质子和中子都属于费米子,因此都要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这种原理下,费米子相互排斥的力量塑造了恒星在耗尽核反应燃料后的命运。
电影《奥本海默》剧照
印度裔美国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提出,常规的白矮星会利用电子的简并压力来抵抗其巨大的自身引力,但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了某个上限,电子就会受到挤压而与原子核中的质子结合,使得白矮星抵抗自身引力的努力失效,引发灾难性的坍缩。钱德拉塞卡在1930年计算出了白矮星的质量上限,也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对于典型的白矮星,“钱德拉塞卡极限”约为1.4倍太阳质量。
奥本海默在1939年与沃尔科夫合作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比白矮星更密集的稳定解决方案——非旋转的中子星模型。该模型利用广义相对论和理想费米气体方程,证明了稳定的非旋转中子星存在质量上限。后来,这个上限被称为“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
不过,这篇论文只考虑了中子之间的简合压,而忽视了热压与中子之间的强作用力,因此得到的质量上限只有错误的0.7倍太阳质量。而现代核物理学基本可以确定,“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的值应该超过2倍太阳质量。2017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在1.3亿光年之外的NGC4993星系首次探测到两颗中子星的合并事件,那次观察结果表明,中子星的“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可以超过2.17倍太阳质量。
预言黑洞的存在
1939年,奥本海默同他的学生斯奈德合作发表了另一篇开创性论文——《论持续的引力收缩》,将恒星的命运推导到了极致。他们在这篇论文中证明,质量足够大的恒星耗尽核燃料后,将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持续收缩,并缩进史瓦西半径以内。在史瓦西半径处以及其内,连光都无法逃脱,因此整个天体就成为一片黑。这样的天体在后来被称为“黑洞”。
1950年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相聚
该论文利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不仅明确提出了黑洞的形成过程,还具体指出了一系列至今都没有过时的黑洞特征。有趣的是,当奥本海默在完成这篇广义相对论框架内的黑洞论文时,提出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却在寻求证明黑洞不可能存在。
3年后,奥本海默前往洛斯阿拉莫斯,在那里巩固了他留给大众的“原子弹之父”的形象。而在物理学家眼中,奥本海默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则是他证明黑洞必然形成的研究。
杨振宁曾惋惜地评论道:“当1967年他因患癌症去世时,黑洞的存在在天体物理学中还没有被大家普遍承认。假如他再多活5年,黑洞就被大家承认了。”这便是该部电影导演诺兰没有讲到的故事。
(作者:王中山 图片来源:剧照 把关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 江帆)
编辑:ZMX 审编:AD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