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要多吃蛋黄”“一辈子都不用去医院的7条法则”“每天搓一搓,百病去无踪”……在不少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一批自称健康管理、养生诀窍的“专家”“医师”胡编乱造制造焦虑,传播错误信息的同时,误导求医心切、存在健康焦虑的公众。
如何快速分辨真假,识破伪养生、伪科普?上海辟谣平台展开了调查。
养生秘方要警惕
许多提供养生诀窍的账号背后,并非专业医师,而可能仅仅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在一个分享八段锦、易筋经的账号中,将常见的健身功法吹成灵丹妙药,如“三个开关睡得好、吃得香”“每天搓一搓,百病去无踪”“饭后消食,转动大拇指”。
在账号“张安【明德文化】”上,认证显示是福建张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却直接发布所谓中医的病案分析、诊断视频,目的是兜售线上线下课程。
一些治疗心理问题的账号注册门槛更低。一个贩卖情绪认知课程、睡眠体验课程的账号,在无任何学历学位或资质认证,在视频内文自称“牛津大学正念认知课程师资”。
与此同时,该账号疑似孵化了一个小号,照片显示是一位男性形象。但浏览视频,却只有一位自称患焦虑症的女性,提供所谓的经验分享。其讲述内容与心理健康也关系不大,甚至出现“两个动作看出你的性格”“平时说的话会造就你的命运”“对别人太好不会有好下场”等“心灵毒鸡汤”,反而加剧公众焦虑情绪。
此类账号通过或借用中医的术语故弄玄虚,或过分夸大或绝对化的表述吸引眼球,在没有诊疗的背景下就给予绝对化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甚至给予具体的用药指导,对公众产生了严重误导,都是违规的内容。
此外,在短视频平台,不少大V以养生、健康管理为名带货,其内容效果和真实性要打个问号。
另一个拥有百万粉丝,受众多为年轻群体的自媒体账号。视频中提到的“3个方法!养成不痛经体质!”“一个月养好脾胃”“一条视频解决女人的气血问题”等都指向了其上架的茶饮、药粉等橱窗商品。
事实是,食物治疗疾病或替代药物本身并不科学,对于那些没有权威资质认证,发布所谓独家养生秘方的账号,公众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分辨。
四个要点快速甄别
一名医疗从业者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医院和医师愿意进驻短视频平台,为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饮食、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在她看来,尽管短视频平台中的医疗健康内容良莠不齐,但其传播的方式方法仍值得专业医疗从业者学习。对于公众而言,要想快速辨别伪科普,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用词表达是否严谨。专业医师的表述极少使用绝对性的词语,因为人体是独特的,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对于使用夸大效果或者绝对化用词的内容要警惕是否为伪科普。
2、是否使用个别极端案例。人体是复杂的,每个人的生活作息和体质都不同。专业医师不会通过个别案例、特例推导出普适办法或提供意见建议。
3、是否按体质鉴别。食疗食补是中医养生的常用方法,但是需要按体质鉴别,分门别类提出建议。因此专业医师很少提出绝对化单一的适用所有体质的食疗食补方案。
4、是否存在带货引流。许多短视频内容一开始的讲述确实提供了医学科普知识,但看到最后发现是为了推销产品,那么表述内容就可能存在一定引导或误导。专业医师暂时不被允许直接带货。(记者 车佳楠)
编辑:ZMX 审编:AD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