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9点多,山东日照五莲县于里镇北营烘烤工场里,一些烟农围坐在一起,喝着茶,聊种烟、拉家常,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家的烟叶产量和质量比以往都高!同样的种植亩数,多收入了不少哩!”
“我觉得现在烘烤烟叶很轻松,烘烤质量还提高了!到烟站卖烟也更便捷了!”
“我觉得种烟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多亏了小王老师,是她帮我们这些老烟农改掉了长期存在的坏习惯,带领我们执行新规范、落实新技术、操作新设备。”
话到此处,大伙儿都把感激和佩服的目光投向了烟农王培云,并纷纷点赞。
“多谢大家的肯定,我只是在烟草公司的帮助指导下落实了规范种烟、科技种烟措施!”王培云谦虚地说。
王培云今年36岁,是一名大学生。说起她种烟的由来,还得从2018年说起。
2018年春节,王培云和丈夫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决心回家寻找创业路子。多方考察后,王培云和丈夫认为在烟叶种植、管理、烘烤、收购等环节都有很好的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保障,种烟产量和售烟价格也比较稳定,于是决定接手公婆的烟田。
“种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俩一点儿种烟经验都没有,很难把烟种好、烤好!”王培云的公公担忧地说。
“没经验不可怕!我俩年轻有文化,可以从头学。烟站的烟技员会教我们,我们还可以从书本和视频上学,肯定没问题的!”王培云之前做了调研,对种烟充满了信心。
见小两口铁了心要种烟,王培云的公婆没有再继续阻拦。
王培云和丈夫对种烟格外上心,精心做好每一件事。王培云说,种烟三年可以总结为“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求突破”。第一年他们种了15亩烟叶,为了避免在种植和管理方面出错,除了学习烟叶种植理论知识外,还经常向老烟农请教种烟经验。汪湖烟站也根据生产环节,安排经验丰富的烟技员专门对他俩进行技术指导。第一年,王培云和丈夫掌握了种烟、烤烟技术要领,当年就有了3万多元的纯收入。
图为王培云和丈夫在育苗棚搬运移栽的烟苗
第二年,王培云和丈夫争取到30亩的种植面积。随着种烟知识的积累,他俩边种烟边带动周边烟农学习种烟新技术、新规范,转变了大家靠经验种烟、烤烟的观念。
尝到甜头后,王培云和丈夫攒足劲种烟。从第三年起至今,随着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技术的日渐熟练,他俩逐步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种烟的收益也不断提升。自从种植烤烟以来,王培云的家庭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稳定的种烟收入,成为王培云一家最大的底气。
图为王培云和丈夫在烟田进行中耕培土
如今,王培云和丈夫不仅成为全镇的种烟和烤烟明星,而且还带头落实烟叶生产流程标准,率先享受到了规范种烟、科学种烟带来的红利,烟叶质量高,卖的价钱也好。王培云和丈夫还主动当起了“宣讲员”,有时间就向老烟农讲解种烟的新知识、新技术。如今,在于里镇,很多烟农都管王培云叫“小王老师”,遇到烟叶种植、烘烤的疑难问题都会向她请教、找她帮助解决。
“茶话会”持续了3个多小时。结束时,王培云说:“如果没有烟草公司的扶持帮助,我们夫妻俩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能达到如今的种植规模。种烟对我们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我们把它当做一份事业来经营,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年轻烟农加入我们,大家共奔致富路。”
作为85后职业烟农,王培云和丈夫只是广大烟农通过种植烤烟增收致富的一个小缩影,像他们一样的“新农人”,如今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他们心怀梦想,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在乡村大地上开垦希望的田野,为烟叶生产注入新的活力,用接续耕耘为乡村振兴赋能。(秦培华)
责任编辑:李华锡
编辑:徐豪 审编:益申合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