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废旧农膜“以旧换新”绘就乡村振兴绿色“底色”

 时间:2025-04-10 09:04:38来源: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近年来,甘肃通渭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紧密结合,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广泛动员农户参与废旧地膜“以旧换新”活动,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早上九点,通渭马营镇油坊村废旧农膜集中回收点已排起长龙。几十辆满载废旧农膜的农用车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完成验收、卸车、开票流程。

“今年交了10车旧膜,领了7卷新膜,这样春耕的时候就能少买些新地膜了。”通渭县马营镇吕杨村村民吕玺笑着说道,“既处理了垃圾,又省了春耕开支,这买卖划算!”

这样的场景正在通渭县18个乡镇同步上演。在通渭碧玉镇农膜回收点,村民穆一兵的三轮车在队伍中格外醒目。“早上来了一趟,这是第二趟。”他指着堆成小山的旧膜说,“以前地膜乱堆乱烧,现在能换新膜还保护环境,必须支持!”

通渭县碧玉镇农膜回收点负责人强红义介绍,根据目前回收情况来看,今年全镇预计可回收废旧农膜450吨。

“我们按100公斤旧膜兑换1捆新膜的标准,农户积极性非常高。目前,已兑换新膜700捆,回收旧膜7万多公斤。”碧玉镇农膜回收点负责人强红义说道。

这场生态攻坚战的背后,是通渭县构建的县有回收企业、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全覆盖回收体系。马营镇今年建成油坊、黑燕、锦屏3个村级回收点,碧玉镇则通过“群众参与、村级组织、网点回收、集中拉运”的链条式管理,形成覆盖全域的回收网络。各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化身“环保卫士”,既维持回收秩序,又走村入户宣传政策。

“由于换地膜的人多,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周边维持秩序,让老百姓安安全全交地膜、安安全全回家。”碧玉镇碧玉村村主任杨的鹏说。

“马营镇设置废旧农膜回收点3个,按照‘10:1’的回收比例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兑换工作,目前已回收废旧农膜2500方,发放加厚农膜2490卷。”马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孔德乾介绍说,马营镇采取集中回收、统一兑换模式,每周一、四集中回收,回收的废旧农膜由专人负责运往农膜回收企业进行二次加工。周五统一兑换,农户凭票兑换加厚新农膜。

据通渭县能源站站长崔文学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回收废旧农膜6524吨,回收率达86.06%,回收处置6493吨,资源化利用率99.94%。

当前,通渭田间地头与村庄主干道实现环境蝶变新颜,一幅农业产业旺、生态底色亮、乡愁韵味浓的振兴图景正徐徐铺展。

编辑:徐豪 审编:益审核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