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是革命者用鲜血染红和建设者用汗水浇灌的土地,沉积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国革命时期,先后在毕节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等革命政权,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现七星关区林口镇的“鸡鸣三省村”召开了常委分工会议(这是继遵义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毕节各族同胞积极为红军提供方便并踊跃报名参军。
近年来,毕节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党政军共同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聚焦拥军支前、聚焦宣传引领、聚焦“三后”问题解决,不断开创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
——聚焦拥军支前助力国防军队建设
征兵工作是巩固国防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基础工程、源头工程和造血工程,是拥军支前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毕节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和省有关部署要求,坚持以部队“需求侧”为牵引,结合毕节实际,围绕“地方送好兵、服役出精兵、征召备强兵、崇尚爱老兵”,完善征兵政策体系和荣誉保障体系,源源不断为部队补充优质兵员。特别是威宁县探索组建“预征班”预储优质兵员,为毕节征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全县连续4年立三等功以上人员每年都超过100人,出现了“群体功臣现象”、打造了“高原兵品牌”。当前,毕节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投身火热军营。他们秉持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顽强作风,坚守在祖国的边疆和海防,不断擦亮“毕节兵”品牌。如:在国际军事比武中,将士兵荣耀写在欧洲最高峰的“厄尔布鲁士之环”勇士赵海永、马举卫、王应学,因参加约旦国际特种兵竞赛贡献突出,荣立一等功,被武警总部评为“高级反恐特殊人才”的邓招香等,就是“毕节兵”的一个缩影。
——聚焦宣传引领彰显尊崇尊重
为进一步彰显尊崇尊重,毕节市将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方案,列入地方党委、政府及组织、宣传、教育、文化广电等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并落实,不断激励广大市民的爱国拥军政治热情。如毕节市七星关区创新开展国防教育“十百千万工程”进校园活动(即创建10所国防教育示范校、打造百校军体大课间、命名千个红色英雄班、打造万班微群兵教员),打造林口镇鸡鸣三省红军小学、毕节一小、青龙街道邻里小学、毕节八中等10所国防教育示范校,命名雷锋班、刘胡兰班、黄继光班、张超班等千个红色英雄班。为便于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他们邀请当地现(退)役军人担任校园国防教育辅导员,并定期邀请官兵、民兵走进学校开展国防教育讲座,教学生学红色历史、练军体拳、唱军歌。2023年7月31日,七星关区首批100所学校体育教师,集中开展学习军体拳要领、军体操编排等,他们经过培训将回到各自学校后,带动所在片区学校学生开展大课间军体训练。七星关区教育系统师生40多万人,大手拉小手,足以让国防教育和双拥文化触达大街小巷。
——聚焦“三后”问题解决后顾之忧
全力做好拥军支前工作,“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针对毕节籍现役官兵及其家属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建立一张联心卡、发送一封慰问信、举办一次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开办一次国防教育专题讲座、组织一次政策法规落实情况排查、帮助解决一批现实困难等拥军优属活动,切实提升军人军属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专项慰问活动,认真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积极支持部队建设及多样化军事任务。认真落实安置政策,2020年以来共接收安置退役士兵727人、转业军官37人,实行阳光安置并开展安置回访工作,及时了解退役士兵安置后的工作生活状况,安置工作得到广大官兵的高度认可。严格落实军人子女优待政策,探索实施“双清单 三助力”工作,军地合力摸清军人“后代”需求情况,切实做好服务保障,2020年以来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园3384人。用心用情解决部队官兵后顾之忧,不断激发毕节籍官兵建功军营的政治热情。
双拥工作涉及军地、事关全局,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需要军地军民紧密团结、发挥优势、相互支持。下一步,毕节市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部署,更加深入扎实地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以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为契机,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活力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与国防建设同频共振,为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凝聚磅礴伟力。
编辑:ZMX 审编:AD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