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法律援助志愿项目播撒法治阳光,服务西部群众

 时间:2023-03-01 09:46:54来源:中国社会报

从2013年起,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实施的法律援助志愿项目——“1+1”行动先后五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资助,累计获得43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不仅为律师志愿者参与公益事业搭建了平台,还在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司法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1”行动指“一名律师”加“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中西部律师资源缺乏的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服务,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受理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培养法律人才,提高当地的法律援助能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

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

律师志愿者克服语言、生活环境等诸多困难,走进政府机关、村(社区)、学校和部队等开展法治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采取合理正当的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达成了通过“办好个案”实现“宣传一片”的预期目标。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律师志愿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积极解决信访积案,化解群体纠纷和突发事件,妥善处理了9000余起涉及社会保险、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等方面的群体性纠纷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开展法治宣传,增强群众法治观念

律师志愿者深入工厂、社区、学校、集市等场所开展法治宣传讲座,传播法治理念。有志愿者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区开展法律援助;有的驾车行驶400多公里,开展流动宣传和咨询活动;还有的成立“摩托车法治宣传队”,定期深入村寨作普法宣传,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好法律顾问,促进依法行政

律师志愿者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同时,还义务担任当地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提出合法合规的法律建议,促进依法行政。例如,参与起草规范性文件、处理涉及政府的重大纠纷、审查重大合同和项目等,有效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律师志愿者成了当地政府靠得住、信得过、离不开的助手。

培养基层人才,推动法律援助队伍建设

“1+1”行动不仅为中西部地区输送了法律人才,还为推动当地律师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律师志愿者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传授给当地大学生志愿者和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者,帮助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的法律人才。

在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资助下,“1+1”行动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000余件,开展普法宣传和法治讲座3100余场次,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380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合法经济利益1.192亿余元。

(本文由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供稿)

专家点评

张良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现代社会组织发展要做到公益与专业相互促进,以公益提升专业的亮色,以专业增强公益的力量。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发挥法律专业的优势,借助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资助,持续多年实施法律援助志愿项目——“1+1”行动,以1名律师+1名大学生志愿者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组合,到中西部律师资源缺乏的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服务,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引导群众通过合理正当的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妥善处理数千起涉及社会保险、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等方面的群体性纠纷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深入工厂、社区、学校、集市等场所开展法治宣传等,帮助群众在生活中学法知法,增强法治观念,坚定法治信仰,使更多的“秋菊”懂得依法“打官司”、善于依法“讨说法”。

“1+1”行动把法律知识送到中西部地区群众的身边,在群众中培养了守法用法的“习惯”,在当地播下了法治思想的“种子”,充分体现了社会组织绵绵发力、润物无声的作用特点。

编辑:晓彤 审编:admin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