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诸善——志愿善行十六日的到来

 时间:2025-02-14 11:35:31来源:《华夏志愿者》新媒体中心

红十字的主责主业是“三救三献”,这些工作都直接关乎生命质量甚至生命本身。我两年前开始接触红十字工作,第一感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善,其实就是红十字工作的日常”。

今年1月27日—2月12日在南京市红十字公众号上推出《2025志愿善行十六日》拜年海报16幅,加上前言和综述各一篇,这个主题共计连续更新18天。这十八篇内容是把红十字会工作内容精细的拆解为善勇、善护、善织、善助、善予、善义、善宣、善跑、善书、善能、善举、善润、善恒常、善同、善达和善承十六个以“善”为宗的方向。

在红十字工作中,志愿者是至关重要的组成,归属感和荣誉感是激发所有团队的根本。南京市红十字会以此为终极目标,把“三救三献”工作和基层组织网络中的志愿者进一步细分为十六个方向并组队,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根本,每支队伍以善为号“分组列队”, 意图以十六善队的组织形式提升红十字志愿者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中来。

让志愿者先有归属感,然后才是集体荣誉感,这个过程就是红十字精神深入人心的过程,也是红十字工作目标“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实现过程。

一、突出志愿者为工作根本

2024年是中国红十字诞生120周年,120年来,红十字工作内容时移事迁,但红十字以志愿者为根基这一点风雨未改。履行好红十字会“三救三献”主要职责,必须基于在红十字精神感召下的主动自觉,为了实现这种自觉自愿,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才能达成。其实向全社会宣告志愿者的善行就是宣耀善举,就是传播红十字事业。

在细分志愿者队伍上,南京有成熟的案例,并积累了复制经验。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简称“捐友会”)是1995年由南京市十几位离退休同志发起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组织。为规范化管理2023年8月8日正式颁布了《南京市捐友协会章程》,并编制了《会员手册》、《捐友宣传手册》、《捐友会会议记录规范》等章程措施。2023年10月12日进一步出台了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遗体器官及人体组织捐献工作的指导意见》),至此“捐友会”成为南京市红十字会规范志愿者队伍的模型。这支队伍在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支持了“三救三献”工作中其他条口的工作。

南京市红十字会在这一案例下,陆续将“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志愿服务队”、“南京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先锋队”按照实际业务内容和志愿者年龄身份特征,设计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条款,进一步提升组织效率和行动效率。

这些基础工作完善后,就是大张旗鼓的将队伍“明示”给全社会,让全社会知道红十字,理解红十字会,加入红十字志愿者行列,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的规范运作是推动红十字工作良性运转和自循环的技术节点。

在红十字工作范畴中,红十字志愿者是正规军,在“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指引下,将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符号化,并将志愿者、志愿者队伍的成绩和故事用适合的方式传播出去,简单直接的让全社会方便理解和接受红十字事业,从而有认同感,激发更多人有加入红十字志愿者队伍的意愿。

十六善队的逻辑是把志愿者的善行传导给社会,符号化红十字概念(十六善就是符号的过程),以便大众快速了解红十字,并乐意加入其中。每一个志愿者都是善行的星星之火,作为现阶段的红十字会,我们没有燎原的奢望,但坚信善行者团聚起来就是火炬,照亮红十字未来。

二、以“善”为本,直接表达

红十字的主要工作是推广红十字精神“人道、博爱、奉献”,但现在的障碍是它的解读线路太长,如何让大众快速理解并接受是红十字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目前所有人都具备的知识储备去解读,我们现在找到最合适的介质是“仁爱”。因为“仁爱”是中国文化中最高的道德原则和人格理想,也是“善”的本质。“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老百姓瞬间就可以理解的概念。于是我们通过“善”导入“人道、博爱、奉献”,然后推出“书行善举”、“善念春秋”、“宣耀善举”、“积善无宣告心自欢”等概念以主导红十字“三救三献”主题活动的策划和设计。

“三救三献”都和生命相关,中国人普遍认为救命是最大的善,红十字工作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红十字工作者是善行的倡导者,我们给社会善意提供一个表达的通路,也以此激励自己的工作,建立红十字志愿者的自信。

红十字志愿者都是心存善念、付诸善行之人。其实每个人做任何事都需要被认可,都需要情绪满足,但因善行而获得喝彩是这个世界最应该支持的事情。对志愿者而言,“人道、博爱、奉献”的心意是互通的,我们存好心、做好事的善意能够在彼此心中产生共鸣,这种共鸣将各个项目的志愿者融为一体。

如何让志愿者队伍有效的运作,或者说如何将志愿者“分组列队”以提升志愿者组织工作效率,我们尝试将之分为16个“编组”,这也是“志愿善行16日”的来历。

三、涵盖诸善的缘起

红十字的主责主业通常简化为“三救三献”,这样的高度浓缩有效的提升了业内传达信息的效率,但在目前阶段,面对全社会则显抽象。要强化大众对红十字的认知,就需要精细的拆解,拆解的越细,就和志愿者越贴近。让志愿者可以精确的找到自己“心有所属”的队伍,这种简单明了的自我介绍,是红十字会要做的基础工作。

南京市红十字会曾经在2023年“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推出执行过“书行善举”活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以此为媒介,实施传播红十字精神的公益活动可以形成社会话题。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活动执行过程中,不管是书法家抑或书法爱好者直至小学生课堂习字,都汇聚到了“善书者”的旗帜下。这次以“善”为名集合的志愿者群,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从那时起,复制“善书者”的形式,在各个领域开始试点。

在红十字精神推广中将同一类别的志愿者以“群传播”的方式把他们组织起来,在交流互动过程中逐步提升志愿组织强度,使之成为红十字工作的坚实支柱。比如,“实施救人成功者”交流会,褒奖这群在紧急情况下敢于出手的人,将他们聚在“善举者”旗帜下,使之成为红十字的工作力量;在《你好志愿者》宣讲会舞台上的宣讲者直接面对受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红十字的善意,这些亲身传播红十字精神的人被尊为“善达者”;25年1月南京市红十字会以公益之名集合了南京众多跑团,以公益即生活的价值观塑造跑团形象,给予参加公益跑团的人以“善跑者”称号。

将南京市红十字会现有工作方向和实施的群体逐一细化后命名,如应急救护为一大类,但可以拆分为三个具体工作即:应急救护志愿者的叫“善护者”;应急救护师资群体叫“善织者”;紧急状况下成功施救者叫“善举者”,当然这个命名要有与工作实质相融合的解释。

为更好的完成“三救三献”具体工作,在红十字组织系统中各细分人群也要覆盖,如面对青少年工作的志愿者叫“善承者”;冠名医疗机构的志愿者叫“善同者”;来自博爱家园的志愿者叫“善润者”;当然还有我们以善为职业的红十字工作者,我们自称为“善恒常者”,这个“善恒常”其实还是为了语言节奏,因为如果都是三个字容易形成记忆疲惫,也就是会乱,当然也有自我激励意义,希望红十字工作人员要有恒常之心。

十六善方向的确定,不全是为了凑16天公众号的数字,更多的是南京市红十字会在这两年的实践中不断拓展工作渠道,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将“三救三献”工作延展累积的结果。

在确定方向后,就是命名了。开始以为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后来发现难度很大。策划团体最先提出佛学“八正道”的思路,就是“正见、正语、正念、正思维”等给我们改编为“八善”,每个“善”发两篇内容,十六天每天更新,这个创意直接被否了,宗教感觉重。还有就是虽然时间够了,但无法对我市的红十字事业全覆盖。然后策划团队又提出“十善”,就是《了凡四训》里说过十种善行“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但这十种善行不够连贯,符号化不强,不适合传播,总之就是不合适。

最后只能另起炉灶,漫无边际的想,在确定了12善的时候,所有人都几乎崩溃,我们也是抱着最后再逼一次的想法,继续认可,鼓励,继续不同意,并提出新的要求。总之,过程虽然坎坷,但最终完稿还是令人满意的。

十六善的海报在2025年春节期间在公众号上发出,虽然有试水的想法,但更多是过年祝福致纯之念,另以“积善有余庆”自我解释,也就勉强而为了。其实南京市红十字会的“十六善”中个别命名还有推敲空间的。

但我们认为,这十六善的方向已经具备以此为旗帜组建和发展的十六支志愿者队伍的基础,后面只需设计、完善一套进阶评定体系,就可以进行授予资历牌之类的长效工作。这样就可以达成给予志愿者荣誉的方法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的目的,这个流程在2025年12月5日“世界志愿者日”会得以完整的实施。

四、“十六善”的广义价值

十六善在传播红十字精神、促进红十字工作的同时,直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南京这样的城市,老有所养是有保障的,更多的老年人其实希望老有所为,“捐友会”组织已经下沉到各个区,108个博爱家园,甚至是更多的社区中,捐友会志愿者把红十字工作当成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把广场舞时间用于推动红十字工作,传播红十字精神,他们其实是社会心目中需要的“慈祥的老年人”,他们影响身边的人,影响了晚辈,他们的以身作则,比任何移风易俗的说教更加有效。

善勇、善义、善承等十六善队的社会意义就是从红十字志愿者出发,塑造慈祥的老年,有社会责任感、遇事勇于出手的青年和以知道善意传承是使命的青少年。

每个红十字志愿者都有社会属性,他们传播善行的同时,就是塑造“人道、博爱、奉献”的社会共识,达成全社会的善意温暖。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生产力的呈现已经不完全是资本,良好的营商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关注,红十字会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建设,但可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策应者”,一座温暖的城市,一定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只有红十字会被全社会认可,具备引领善行的号召力,才能达成群团组织应有的作用,红十字会价值感的提升,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指征。

(文:徐莉莉  单位:南京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编辑:洪梅 审编:益申合

华夏志愿者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志愿者网、HXZYZ.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华夏志愿者网 电话:400-8059-268